雷锋的辽宁往事

发布时间:2023年03月06日 来源: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

  雷锋,一个让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,一个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时代印记。

  这个南方小伙儿18岁那年响应祖国号召,从家乡湖南来到遥远的东北钢城——鞍山,投入到工业化建设大潮,从此与辽宁结下不解之缘。1370个日夜,雷锋将汗水挥洒在辽沈大地,完成了他从农民到工人、再到人民解放军身份的转变。

  2023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发表60周年纪念日。回顾雷锋在辽宁工作、生活的点滴片段,重温那些平凡质朴的辽宁往事,感悟一个阳光帅气的南方小伙儿为何能够跨越60载峥嵘岁月,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,成为人们心中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。

  “我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党员。”

  翻开雷锋的日记,可以发现,他用了大量篇幅表达自己对党、对祖国、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感激之情。初到鞍钢工作时,雷锋就下定决心:“一定要很好地工作、学习,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。”

  1960年11月,入伍不到一年,雷锋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。雷锋所在连队的指导员高士祥还记得,批准吸收雷锋入党的那天,他把雷锋叫到自己房间,从床头柜拿出雷锋的入党志愿书,严肃地说:“雷锋,从现在起,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了。”雷锋听后好像久别母亲的孩子扑到妈妈怀里一样“哇”地哭了,他用手翻动着自己的入党志愿书,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:“我终于是共产党员了,党是我的生身父母。”那次上报的发展党员名单中,雷锋是100多人里唯一一名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。

  对于好党员的定义,雷锋也有自己的理解,在1961年4月份的一篇日记中他写下过这样一段话:“‘当你在最困难、最危险、甚至威胁自己生命时,也能严格地遵守纪律,那就是好党员。’我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党员。”雷锋心怀赤诚、理想信念坚定。入党之后,他更加自觉地学习毛泽东思想,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,时时刻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始终坚定听党话、跟党走的信念。

  “他就是一团火,一线阳光。”

  提起雷锋,人们就会想到“雷锋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”这句话,雷锋助人为乐、无私奉献的“勤务员”形象早已深入人心。

  在弓长岭工作期间,雷锋有一次去鞍山开会,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放羊的老人,寒冷的天气中只穿了一件单薄的衣服。雷锋见状赶紧将自己身上的棉衣脱下来送给了老人,老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,拉着雷锋的手不停地道谢。了解到老人过去的境遇与自己十分相似之后,雷锋将老人认作了义父,一有时间就去看望他,帮他干活,还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资来补贴老人的生活。

  参军后,雷锋更是将助人为乐的精神一以贯之。有一次,雷锋在驾驶汽车外出工作的途中,遇到有群众想要搭车,雷锋停下车解释说:“我的驾驶技术不高,山路弯道又多,怕不安全。再说团里有规定,不准带人。”说着便从兜里掏出两元钱塞到群众手里,对他说:“请你买张票,乘公共汽车回去吧。”这一举动让群众十分感动。

  雷锋就是这样,他把别人的困难当成是自己的困难,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。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,他答道:“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我只知道我生在旧社会,成长在新社会,只知道共产党好、社会主义好,心往共产主义想,劲往集体使,我们这样不是更幸福吗?”

  雷锋的同乡、工友易秀珍这样评价他:“雷锋就是这样的人:你渴了,他就是一滴水;你饿了,他就是一粒粮;你心里暗了,冷了,他就是一团火,一线阳光。”

  “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,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。”

  雷锋说:“一个革命者,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,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。”无论是在鞍钢做推土机手,还是在部队做汽车驾驶员,雷锋总是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,甚至还能超额完成任务,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艰苦奋斗、锐意进取的“多面手”。

  刚到鞍钢时,雷锋被分配到化工总厂洗煤车间担任推土机手。起初,大家都不太看好雷锋,觉得他身材矮小单薄,学习驾驶C-180这种苏式重型推土机太难为他了,尤其雷锋又是个南方小伙儿,面对冬天顶风冒雪的高强度作业,可能会忍受不了。由于个子小,在实际操作上,雷锋的确面临不小的困难,他坐在驾驶室里看不到作业面的情况,所以操作时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站着弯腰开。为了不让师傅们给自己当“保姆”,雷锋从上班那天起,每天都早来晚归,勤勤恳恳,虚心求教,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还坐在推土机上,用筷子模拟推土机的方向杆。就这样,不过半月雷锋就能单独驾车作业了。

  在鞍钢化工总厂期间,雷锋还苦练铲煤技术。用推土机铲煤,有时难免会把地上的泥土铲进煤里,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,但雷锋认为,煤里掺了泥土会影响炼焦的质量,进而就会影响炼钢,最终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严重影响。于是雷锋细心钻研落铲技术,尽力把煤铲干净,如果有泥土被带进去,雷锋就下车把泥挑出来,看到别的工人铲的煤有泥土,他也设法挑出来。雷锋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使得其他推土机手都纷纷向他学习。

  雷锋在新兵连练习投掷手榴弹的时候,由于个子矮小、臂力不大,总是达不到要求。他心想:一个解放军战士,连手榴弹都投不远,还怎么保家卫国?雷锋心里非常着急,于是他每天起早贪黑地练习。为了增加臂力,他想了很多办法,比如在双臂上各绑一块砖头,还有用一根细绳,一头拴在手腕上,一头拴在树干上,不停地做抛掷动作。经过一个月的刻苦训练,雷锋不仅通过了考核,还成为了连队里的军事训练标兵。

  “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,才不会生锈。”

 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雷锋是不是过于完美了,甚至有些不真实,其实雷锋也有“接地气”的一面,偶尔也会犯一些小错误、发一点小脾气,但贵在他善于反思、知错能改。

  雷锋刚入伍的时候,对于军队纪律不了解、认识不足,以为放了假就可以随便外出,于是有一次在星期日的时候没有请假便外出上街照相。指导员知道后,把雷锋叫去谈话:“部队嘛,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,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请示报告,星期天外出也要说一声。如果军队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,就会成为一盘散沙,那怎么战胜敌人呢?毛主席说,我们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,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,都具有自觉的纪律。邱少云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他在战场上,敌人燃烧弹烧着了他的衣服,可是,他为了不暴露目标,宁愿烈火烧身也一动不动,一直坚持到最后牺牲……”雷锋听了指导员的话,难过地哭了,从那以后,再也没有违反过任何组织纪律和制度。

  还有一次,在部队期间,一天吃早饭的时候,雷锋看到炊事班的饭盆里有许多锅巴,便随手拿起一块准备往嘴里塞。炊事员看到了,立马说:“自觉点啊!”雷锋听了这句话,赌气把锅巴放回了饭盆里,心里想:吃一块锅巴有什么?正在气头上的时候,通信员送来了一张报纸,报纸上毛主席的语录首先映入雷锋眼帘:“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,所以,我们如果有缺点,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。不管是什么人,谁向我们指出都行。只要你说得对,我们就改正。”雷锋一口气把这段话念了十多遍,越念越感到自己不对,后悔不该和炊事员赌气,于是硬着头皮跑回炊事班,承认了自己的错误。炊事员听后十分感动:“你对自己要求这么严,真是好同志……”

  这两件生活中的小事看似不起眼,背后却折射出了雷锋善于反思、勇于承认错误、知错能改的美好品质。正如雷锋在日记中所写:“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,才不会生锈。人的思想也是这样,要经常检查,才不会出毛病。”

  雷锋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,做的都是些平凡的小事,但他的伟大就寓于平凡之中。正如毛泽东所说:“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,不做坏事,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,一贯地有益于青年,一贯地有益于革命,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,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!”如今,雷锋的名字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称谓,雷锋精神经过孕育、发展、形成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生动讲述雷锋故事,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。他强调,“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”“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,深刻阐明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,对新征程上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出明确要求,引领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掀起新的热潮。

  今天的辽宁,正在奋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,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、辽宁振兴的“辽沈战役”。打赢新时代辽宁振兴的“辽沈战役”,更加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,汲取雷锋精神的智慧力量,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,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,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,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融入三年行动,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
  参考文献:

  1.《雷锋全集》,华文出版社2012年3月版。

  2.《雷锋精神》,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7月版。

  3.《见证人讲述:雷锋日记》,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版。